中美两国国家元首在“海湖庄园”进行的会晤,恐怕是这几天地球上最抓眼球的事情之一(另一件则是会晤期间,特朗普溜出去下令打了叙利亚一记,这个话题今天暂且按下不表,日后会更精彩)。
纵观全球,恐怕没有比中美之间关系更有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了。
会谈
会晤前诸多观察人士将中美两国之间存在摩擦的问题做了一个列表,诸如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中日关于钓鱼岛争议问题、半岛局势和贸易问题等。可以说这上面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引发中美对抗的“导火索”。
会谈结束有何成果?
看看中国外长王毅的说法:双方就经贸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还就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如果从网上流传的段子“外交黑话”看来,王外长说的“深入讨论和交换了意见”等等,分明是说两国元首在上述热点问题上没谈成啊……唉呀,不得了了,中美两国的体量决定了,不管是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进行战略对撞,对于双方乃至全世界来说都可能具有灾难性的后果。
嘿嘿,心急了吧?看外交官讲话要看全,王外长在同一讲话中有一个词汇出现的频率很高——“合作”!中美两国元首之间其实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基本为未来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合作”会是未来的中美关系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再来看看这些外交词汇的“潜台词”:一厢情愿的那叫做“投降”或者“屈从”,两厢都针锋相对的话,不动武的叫做“对峙”或者“对抗”,动武的叫“对撞”……
中美之间存在摩擦,这次两国元首在会谈上也坦率承认了这一点。但是如何不让热点问题的摩擦成了“对抗”或者“对撞”呢?两国元首还是给出了一个药方的:“危机管控”。
还是在王外长讲话中透露:双方决定建立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将之前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提升为“中美全面对话”,是此次习特会的最大亮点。
如果细究起来,这四个对话机制基本上包括了前面说的各种热点问题所在的领域。可是为什么说建立这四个机制如此重要呢?他们综合起来形成的“危机管控”机制意义何在?这是今天为什么说“海湖庄园”会谈的成果很不错的道理所在。
胜利
中美之间存在的上述热点问题,有的是因为中美之间战略取向不同造成的,也有是因为战略互信和沟通不足造成的。而在根本战略利益上,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和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双方都是较为有利的,因此中美之间存在着管控分歧和合作的基础。
首先,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被视为首要而且是长期的任务,所以求得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决定了中方有解决中美关系中的问题有足够的诚意和动机的。而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期间表态中,对中国提议的双方共处的原则基本采取了认同的做法,显然说明美国立场与中国相差并不甚远。
此外,从美国国内政治和特朗普政府自身的政治利益角度来说,中美合作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对抗。众所周知,特朗普是背着“反建制”的角色标签,带着几分意外的色彩当选总统,说明美国社会对于“美国优先”的建设和发展需求有很大的渴望。
如果反过来理解,特朗普必然无法走前任借助党派力量,组织有效施政团队的老路。目前,大批重要的高级岗位仍然处于悬空状态,而且若干重要行政命令和法案受到了各方的阻止得不到落实,也确实表明在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活中,特朗普的处境没有多么乐观,因此他更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强化自己的政治地位。
“胜利”只能来自于解决目前美国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安全和经济。在安全问题上,选择与一个拥有相当资源的主权国家进行较量的难度,必然远远大于打击ISIS等恐怖组织。在经济上,跟中国进行贸易战,显然不如认真思考如何实现合作共赢,毕竟中美之间经贸不只是在顺差逆差之上纠结而已。
此次习特会,双方同意,就解决中美之间长期以来的贸易失衡问题拿出一个“100天计划”,也就是一个为期100天的具体解决方案。“100天计划”暂时化解了中美可能打贸易战的风险,也让特朗普能够对美国国内的支持选民有个交待。特朗普急需的某些产业就业机会,对于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国来说,未必就是不能撒手的东西。
不过,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不管如何表达自己对于现存国际关系秩序的尊重,都很难根除美国对于自己霸主地位的“危机感”。这种局面自然会导致了美国只要在可能的方面仍然会采取防备中国的态度,甚至利用某些局部问题对华进行战略围堵和挤压。
角色对调,美国也不能指望中国在当下的国力基础上,仍采取过去高度隐忍的态度。当美国过分强硬的手段触及中国底线的时候,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弹也是无法避免。因此,前述若干可能导致摩擦的热点问题非常不易解决,可能是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障碍,这一点必须予以正视。
危机管控
既然免不了摩擦,而中美正面对撞又会导致“双输”的悲惨结局。那么很显然“危机管控”对于稳定中美关系,不让热点摩擦迅速最终成为中美对抗的起因就很重要了。
所谓“危机管控”,起因自然是因为摩擦而发生了危机。中美之间沟通不足很可能是造成危机的原因之一,即由于对对方的战略意图不明确而出现战略误判。其次,则是处理应对危机过程中,手段和方式不正确使得误判加深以至于无法挽回。
中美两国元首这次会晤在战略层级上互相表达了建立合作和和互信的意愿,这是避免中美之间出现“危机升级为冲突”的基础。在未来,双方研究如何让各自的危机应对机制有效对接则是“危机管控”绕不过去的技术层级问题。中美两国只要能够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其他的话题都不过是“加分项”。
目前看来中美双方显然都是有备而去的,对建立四个机制的意见基本一致。可见,双方对于“危机管控”既有正确认识也有实际需求。基于此,未来只要这个机制建立健全,则任何中美之间的摩擦都不可怕,中美“对撞”的场景会尽可能的远离我们。
不过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即使中美之间实现有效的“危机管控”,也并不意味着中美会像美苏当年那样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开放态度使得中国和美国一样参与全球经济,并且中美之间经贸往来对对方的意义均非其他国家可比,中美由此可以派生出许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的空间。
由此可见,中美之间不可能有类似于美苏之间那么明确的“势力范围”,这既不是中国自身战略目标,也不是中国高度开放的经济形态所需。
因此,中美实现有效的“危机管控”不会让双边关系停留在类似“冷战”中的对峙状态,反而会为各个领域的合作打开大门。毕竟,共享经济繁荣的中美在网络安全、打击跨国犯罪、联合反恐或者地区安全等等方面都会有现实的合作需求。这些方面的合作无疑又会促进双方互相了解,强化沟通交流,实现更深的互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打破沟通不足的余扰。
这种良性循环一旦建立,对中美关系、对世界影响的益处不言而喻。
文/ 千里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