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拉开帷幕。
今天,《经济日报》在头版刊发“钟经文”署名文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继北京APEC、杭州G20之后举办的又一次重要国际盛会和主场外交。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成果惠及世界,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开启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当今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是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国际社会进入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应对世界性的挑战和热点难点,中国不会缺席。
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方案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在世界范围内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充分体现了历史转折关头的大国担当,展现了中国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
“一带一路”说话算数
“一带一路”开放包容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
“一带一路”成果显现
千年前的丝路辉煌穿越时空,走进民族复兴的发展蓝图;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注脚……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写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南下印度尼西亚,首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千年前的丝路辉煌穿越时空,走进民族复兴的发展蓝图;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注脚。
倡议自我而来,成果惠及世界。3年多来,“一带一路”立足周边、依托周边、造福周边,却又不限于周边。从战略擘画到广泛共鸣,从宏伟蓝图到项目落地,各国互学互鉴互通、共商共建共享,它的开放性、包容性,为冲散世界经济阴霾注入更多正能量,也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一带一路”承载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发展共赢融入实践、筑入路基,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的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并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方案,大道之行。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着亿万人民,正在以信心、勇气和智慧浓墨重彩地写下大国崛起的历史新篇,以“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联通中国梦想与各国人民的梦想,携手共建持久和平的繁荣世界。
谁有高思济世穷
——为经济全球化嵌入新的哲学内核
“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已近百岁的外交家基辛格在其封笔之作《世界秩序》中写道。他认为,当今世界已经有足够多的混乱局面,缔造新的世界秩序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毫无疑问,今天的我们正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当口。
这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紧密,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
这是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金融危机阴云未散,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加深,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疫情、气候变化等威胁持续蔓延。
尤其令人关注和忧虑的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策内顾倾向加重,跨境贸易与投资持续低迷。曾经的经济全球化“推手”美国,不仅反对多边贸易体系,而且主张以“美国主义”替代“全球主义”;曾经的区域一体化“标杆”欧盟,不仅遭遇了英国“硬脱欧”,而且其他几个老牌发达国家也持续上演“投票箱大戏”,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情绪甚嚣尘上……经济全球化逆流涌动、横生波折,一时间陷入困境。
经济全球化曾被人们当成“阿里巴巴的山洞”,历经数百年,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然而,何以现在又被视为“潘多拉的匣子”?发展失衡、贫富分化、数字鸿沟、难民危机的梦魇由何释放?不诊病,显然难以开好新的药方。
回望经济全球化的上一个上升期,上世纪90年代“华盛顿共识”的形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算得上一先一后的两个标志性节点。在这一过程中,嵌入经济的哲学内核是新自由主义。它主张绝对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彻底私有化,成为指导不少国家经济政策取向的正统与主流。在国际上,它不顾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条件,主张经济全盘私有化和非调控化,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实现“自由竞争”;西方国家的金融资本则掀起国际化的强劲浪潮,呈现出肆无忌惮的投机和掠夺姿态,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背后都可见国际资本大鳄的影子。在发达国家内部,由于放开管控,投机性金融投资大幅膨胀,一般性的生产性投资不断减少,“去工业化”愈演愈烈,失业率飙升。而“市场统治一切”的主张,导致缺乏有效的公共政策,政府无力缓和社会紧张状态,以牺牲穷人为代价使富人获利,最终使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形成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导致经济政治社会的种种乱局。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困境,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出警告,今日世界的危险之处,在于经济危机引发的短视保护主义反应,将会遏止半个世纪以来推动经济发展并使数亿人脱离贫困的经济全球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强调指出,全球化及其不满情绪所传达的主要信息是,问题并不在于全球化,而在于如何管控这一进程。
坐看风云凭栏问,谁有高思济世穷?
穷则变,变则通。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一些基本的文明价值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列车,亟待嵌入新的哲学内核,装备新的动力引擎,开辟新的宽广道路。计利当计天下利
——历史转折关头的大国担当
国际社会进入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应对世界性的挑战和热点难点,中国不会缺席。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在世界范围内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充分体现了历史转折关头的大国担当,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核心理念。
“地球村”发展到今天,一个道理不言自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在深刻把握历史潮流与大势的基础上,为世界贡献的独具东方智慧的解决方案。
崛起的中国,为和平而来、为发展而来、为共享而来。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宏大倡议,以开放包容、结伴不结盟、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实践,融通各国发展诉求,也收获了越来越响亮的国际回声:“‘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球战略的创新,展现了中国巨大的行动力”“这与其说是一条路,不如说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越走越宽的“一带一路”,让世界看到中国正在以新的哲学思维,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航程树起一座灯塔。
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论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智慧,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五位一体”“三个坚持”的清晰脉络,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彰显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自身发展、对世界秩序、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和使命自觉。
回顾过去数百年间,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利和自身利益,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全人类都为之付出了惨重代价。今日之全球化快速发展,在“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的“地球村”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甚至是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自身安全;今日之中国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也绝不能重复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基于对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前瞻性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以“找共通”而不是“找不同”为出发点审视世界。
——“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创新思路,体现了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文明观、发展观。
善学者尽其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计利当计天下利”。讲信修睦、善待他人、兼容并包、世界大同的传统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敦厚平和的气质,孕育了推己及人的文化,形成了强不凌弱的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在5000年的中华文化中滋养,在近代百年的战争苦难中淬火,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进程中升华,给了我们一个把握和认识当今世界的新视角,也是有利于各国人民长远利益、有利于国际格局稳定的理性选择。
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攻坚克难,在实际行动。30多年来,中国依靠改革开放、艰苦奋斗,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中没有一分钱沾染着殖民的血泪、掠夺的硝烟,已经成为和平崛起的典范。在联合国大会讲坛上,习近平主席做出庄严承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一承诺清晰直白地表明,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绝不会以邻为壑、以大欺小,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实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义利并行惠及全球
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无论是开展跨国互联互通,还是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或是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其本质都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一带一路”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开启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一带一路”说话算数。先后写入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决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着更高层次开放,与全面深化改革交相辉映,也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开放包容。“一带一路”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只有以“开放包容”而不是“相互冲突”的文明交流,以“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的襟怀担当,才能打造中国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进而打造亚洲国家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这条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跨越高山深海,凝聚了沿线国家渴望发展的最大共识,回应了许多国家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更展现出中国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发展的最大诚意。“一带一路”是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业,黄钟响而群音和,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成果开始显现。3年多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影响迅速席卷全球: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定实施,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亚投行、丝路基金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中欧班列驰骋在广袤大陆,运载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货物,联通着亚欧各国的市场需求,架起了沿线人民的友谊桥梁。“一带一路”,已经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在细部设计上,“一带一路”聚焦“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通则顺,顺则成;力主“三合作”,即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合作才有合力,合力创造辉煌;着眼“四路”,即携手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彰显这是一条真正的阳光大道;推进“八切实”,即“切实推进思想统一、切实推进规划落实、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切实推进金融创新、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切实推进舆论宣传、切实推进安全保障”,巨细无遗,项项务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为各国共享。它使通天下、利天下的中国实践更加生动丰富、多姿多彩,不仅提供了区域合作模式的新思路,还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真正成为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一带一路”,是中国探索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道路,是为全球化向着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为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坐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继北京APEC、杭州G20之后举办的又一次重要国际盛会和主场外交。我们预祝论坛圆满成功,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新局面!
其他人都在看
世界舞台上的习近平
机会来了!56个中央机关公开选拔公务员,这个部门招人最多
真没想到!外国人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还要带回家!
共享雨伞也有了!衣食住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共享不了
编辑/闫伟奇、渠丽华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作者钟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