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会谈时,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密切多边配合,推动中德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习主席此访成果丰硕,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下阶段发展描绘了新蓝图、明确了新目标、规划了新路径。
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概括:“中德建交45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成功故事’,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经过45年的风雨磨炼,中德两国跨越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秉承平等互尊、合作共赢精神,合作渐次深入,领域不断拓宽,基础日益牢固,关系日臻成熟。在政治层面,两国高层互访频密,增进了相互了解、理解和互信,中德关系战略性不断提升。在经贸层面,德国已连续42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在2016年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同时德国还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两国务实合作收获颇丰。在人文层面,中国在德国已开设中国文化中心以及19所孔子学院、4所孔子课堂,中国在德留学生超过4万人,德国在华留学生达8200人,民间交往逾200万人次,两国人民的心理距离越走越近。
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德关系之所以能保持高位运行,与两国领导人高屋建瓴的战略运筹和各界人士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翻开了中德关系新篇章。3年多来,双方高层交往十分密切,领导人互访从几年一次到一年数次,默克尔总理已10次访问中国,创下西方国家领导人访华之最。双边合作平台也相继扩展,财金、安全、人文三大高级交流对话机制,以及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等机制陆续建立,硕果累累。双方还缔结了创新伙伴关系,举办了首届创新合作大会、青少年交流年,签署首个政府间足球合作协议,创下历史先河。此外,“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第三国合作初见成效,双方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层次更高,领域更广,前景更好。这些行动不仅充实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也为中德关系在高水平上持续运行提供了保障。
步入历史最好时期的中德关系,各领域合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并在促进中欧、亚欧合作中发挥了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当前,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一方面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摆在全人类面前。面对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增多,最根本的是要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抓住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诉求,走合作共赢道路。中德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大国、在各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不仅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也有责任为促进世界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加强中德合作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习近平主席指出:“加强中德全方位战略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有助于引领中欧关系发展,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可预期的积极因素。”
加强中德全方位战略合作,需要进一步提升战略互信,全方位对接发展战略,丰富人文交流,广泛加强国际合作。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议,双方要密切高层交往,发挥双边对话机制作用,充分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加强对话交流,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提升政治互信;要走开放、创新、共赢之路,开展战略性合作,支持两国企业开展“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鼓励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更多务实合作,携手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要充分用好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深化教育、科技、文化、青少年、政党、智库、媒体等领域合作,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和旅游合作;要加强中欧层面以及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框架内的协调和配合,及时就关乎国际和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保持沟通,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德关系发展日新月盛,已经进入高水平、全方位战略合作新时期。习近平主席此访为中德高水平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为中德全方位合作增添了新动能。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沿着两国领导人确定的方向前进,夯实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必将书写更多两国交往“成功故事”,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南方日报评论员 |